人们记忆中的那座“桥”,究竟在哪?

去年年底,北京市文物局公示《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公开了纵贯北京老城的中轴线遗产“全景图”,位于西城的天桥南大街就包含其中。

天桥,是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北京中轴线南段不可忽视的节点。几百年前,这是片百戏杂练的市井喧嚣之地,侯宝林、新凤霞、宝善林等艺术名家都在此起步。如今,这里聚集着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市民广场、天桥剧场、中华电影院、天桥印象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共同组成天桥演艺区。

今年4月,我们走近天桥,体验了一场艺贯古今的奇妙之旅。

文 | 丁贵梓 瞭望智库观察员

摄影 | 陈美群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寻一座桥

在天桥街道老街坊们记忆里,对儿时的刻画总有一些重叠。比如,家门外的那条臭水沟;比如,常从大人们口中听到的那座石拱桥。臭水沟名叫龙须沟,后来被填平改为下水道;石拱桥叫做天桥,却没什么人见过它。“天桥天桥,有天无桥”,这个说法已在周边流传几十年。

人们记忆中的那座桥,到底在哪里呢?

这天,我们来到北京天桥南大街一探究竟。只见绿化带正中,一座青白石拱桥和两座石碑悄然耸立。夕阳落下,孩童在桥身上嬉戏玩耍,老人在一旁散步遛鸟。向街坊四邻打听才得知,这座是2013年复建的历史文化景观桥,既不是人们苦苦寻找的天桥,也不在遗址原位。

天桥南大街上的历史文化景观桥。

我们沿着桥身所指的方向一路向南,沿途尽是高楼林立,穿过永定门公园,就到了天坛和先农坛。700多年前,这条路线是封建帝王祭天的必经之路,如今这里却怎么也找不到传说中的石拱桥。但我们还是从老街坊口中听到了桥址的模糊范围:现在的天桥南大街北口、前门大街南口、天坛路西口和永安路东口四条交通要道的会合处。

按照中国古代建设都城的规则,人们修建元大都时,在城四郊分别建立四个祭坛,其中天坛就在南郊。明永乐年间重修天坛,并在其西修了山川坛,即后来的先农坛。

据史料记载,在元明及清前期,城南天桥一带多为积水沼泽,积水顺着天坛以北的一条明沟(即龙须沟)蜿蜒流入护城河,阻隔了皇帝赴天坛祭天的道路。为此,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人们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形状大小类似今天什刹海的银锭桥。这座石桥供皇帝祭天专用,平时禁止通行,一般人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故被称为天桥。

天桥得名于皇城文化,成名于市民文化。明嘉靖年间,都城扩建,人们在城南修建外城。如此一来,天桥一带成了北京城区的一部分,是由永定门入京后的必经之路,人气渐旺。

到了清代,这里常年活动着一批流动摊贩——卖小吃的、卖旧货的、剃头的、拔牙修脚的等等,慢慢形成了贩卖日用百货和食品的市场。天桥仿佛一道屏障,隔绝宫闱府第的庄严肃穆,留下一摊散漫自由,吸引文人雅士消愁觅恨,焕发灵感。黄景仁在此醉酒,张问陶来这踏青,洪亮吉忙着“送君约君”。

民间艺人也纷纷来到天桥:说书、唱大鼓、说相声、耍大刀、变戏法、耍中幡……各自拉开场子、摆摊卖艺。他们通常是露天设场,一边说一边练,以招揽观众,俗称“撂地”。清朝后期到民国初年,各家茶馆、酒楼也相继在这里开业,改善了摊贩献艺谋生场所。“冬皇”孟小冬、“评剧皇后”新凤霞、“相声界一代宗师”侯宝林等,都曾在此演出。百年京城民俗意韵,浓缩于这片市井喧嚣之地,被誉为“北京民俗文化的摇篮”。

京汉铁路开通后,车站设在永定门外马家堡,往来旅客由永定门出入,多在天桥一带的旅店落脚。在来来往往的人们眼中,对于天桥的印象各异。张恨水记这里俗雅模糊、人情深厚;哥川述此地贫穷混乱、人间地狱。舒庆春在街头涌动的百姓人潮中窥见京城,不乏欢快;衷若霞在牛肉腥味与锅贴香味中感知天桥,充盈沉痛。

2
城南往事

随着城市发展,北京城南水系萎缩,加之皇权凋零,曾经高不可攀的石桥成了地区发展的障碍。

1906年,为整修正阳门到永定门的马路,天桥上原来铺设的石条被拆去。1929年,为方便有轨电车行驶,桥身被修平。1934年,为拓宽马路,天桥两旁的石栏杆被全部拆除,实体天桥从此不复存在。铛铛车声中,天桥市场越发活跃。慢慢地,天桥演变为地域概念,是对北京市永定门内大街中段附近地域的统称,而非特指某一座桥。

20世纪上半叶,因时局动荡,北京天桥市场范围日渐缩小。直到1949年后,政府对天桥进行大规模治理,话剧《龙须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剧里,龙须沟边小杂院里的4户人家走出旧时代阴霾,安居乐业;剧外,残破的龙须沟被填平,十余个腥臭的死水坑(即金鱼池,现已填平)被修浚,天桥原有的部分活动场所被划为居民房。

彼时的天桥大体保持着旧时风貌,各路艺人汇集,间杂各类店铺,基本还是撂地,只是位置已相对固定。说相声的有了园子,说评书的进了茶馆,戏园子、电影院、小饭铺、小酒馆,星罗棋布,间杂住户。

“四面钟”旧址附近的三角市场,和同它相隔一条胡同的公平市场,是当时天桥艺人的两个重要聚集地。公平市场中心地带有个相声场子,其东是跤坛名手“宝三”宝善林在耍中幡,东南是“小金牙”罗沛霖在拉洋片,西南是“山东徐”徐源伦的武术场子,正南是天乐戏院,正北是天桥影院。

复原后的“四面钟”。

中国游民与流民文化问题研究专家王学泰如此描述他儿时记忆中的天桥撂地演出:

“那时撂地儿的场地大多要码三层条凳,绕一圈,可坐四五十人,其他人则站在凳子外面听……撂地儿说相声不像在剧场,剧场中两个人并排站在桌子后面说,撂地儿演出则是坐着说。表演对口相声时,两位艺人或是坐在一边,中间有个小桌,或坐在对面两人隔着场子说。唱大鼓的场子一般要比相声场子大,大多有天棚,遇风雨天还能演出,老观众也不会走散。天桥的两个相声场子都没有棚子,稍有风雨,观众自然走散,等于半天没干。”

进入20世纪50年代,为改善演出环境,政府投资改建、扩建、新建了七处小型剧场和杂技场,收费方式也由零散打钱改为售票。接下来的几年间,北京自然博物馆、友谊医院、天桥剧场、天桥百货商场等拔地而起。渐渐地,艺人们开始走进小剧场和文化馆,大力发掘民间传统技艺,天桥地区的撂地演出基本结束。

改革开放后,天桥再迎新生机。商业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营范围之广、商品种类之多、生意之兴隆,前所未有。天桥出身的著名艺术家纷纷撰写自传、回忆录,关于天桥的电视剧、小说进入大众视野,脏乱差的“旧天桥”印象被承载传统意蕴的“老天桥”取代。

3
“老天桥”的新盛景

行进至永定门公园,我们停下脚步回望来路,没有撂地商贩,不见旧时拱桥,往昔风光化为历史尘埃。向北折返,天桥小区对面建起市民广场,广场内竖起老天桥“八大怪”塑像,地标性建筑“四面钟”也按原貌重建,今日天桥的崭新生机暗藏其中。

进入新世纪,北京南中轴线改造大幕拉起,重塑承载文艺创作和市民游乐的崭新空间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天桥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杨树聪清楚地记得,自己刚来到这里时所见的光景。“那是2013年,这里就是周围平房拆完后留下的一片空地,在现在的市民广场那里还有一个巨大的坑。广场上的‘八大怪’和钟楼也都有,但四周荒草萋萋。”

天桥艺术中心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杨树聪接受采访。

两年后,一座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气息的剧院——天桥艺术中心拔地而起。考虑到天桥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百年历史沉淀,艺术中心在设计修建之初就侧重于保留文化内核,一砖一瓦都浸润着民俗文化的印记。

远观剧院大楼,弧形屋顶错落有致,这是从明清屋顶飞檐斗拱线条和北京天际线中得到的设计灵感。走进剧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全木建造的古戏楼,连接起小剧场和多功能剧场,再往里走还能看到写有“天桥”二字的牌楼。中剧场的墙壁上面的窗棂格,取自天桥撂地艺人行走江湖时的随身戏箱;小剧场的墙壁亦使用了窗帘格的变形。

【注:天桥艺术中心包括1600座的大剧场、1000座的中剧场、400座的小剧场和300座的多功能厅,共4个核心艺术剧场。】

登上剧院三层,只见阳光从镂空的外墙砖隙透过,流光细影洒向地面,正如舞台上的片片光影。南侧还有一处免费开放的公共阅读空间,人们手捧书卷,穿梭在编织建筑、中轴剪影之间,跟着旧时照片回眸天桥历史,沿着时光卷轴感受文明延续。

位于天桥艺术中心三层的公共阅读空间。左侧的6条垂帘为编织建筑。

这里并不是一家孤立的剧院,而是天桥演艺区的一部分。2009年,北京市批准西城区设立功能街区产业发展促进局,随后将西城区划分为十个功能街区,形成区域优先发展的特色地区。其中,天桥演艺区是文化中心的代表区域。凭借丰富演艺资源和深厚文化沉淀,天桥演艺区成为首都核心演艺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汇聚中央芭蕾舞团、北京杂技团、北京皮影剧团、北京风雷京剧团等表演团队,以及以音乐剧、话剧、舞剧和儿童剧为产品定位的天桥艺术中心、以芭蕾舞剧为主打的天桥剧场等文艺演出场所。

没有适配剧院,曾是中外舞台表演艺术交流的瓶颈之一。2004年,世界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首次来华时,只有上海大剧院能符合原版巡演的技术要求。仅是观众席上方1吨重的大吊灯,就难倒了不少剧院。早年巡演版本的舞台机械化程度还不高,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不能打眼,剧中地下迷宫场景的蜡烛只得从舞台两边推上。即便如此,当时在北京也找不到一家能承接的剧院。

天桥艺术中心大厅里的古戏楼。

作为天桥演艺区的核心项目之一,天桥艺术中心在筹建之初便定下了专业音乐剧剧场的发展路线,开幕大戏即瞄准原版《剧院魅影》。据杨树聪回忆,因国内可借鉴经验有限,在国内设计团队做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他们请来了外方团队在台口、吊杆、灯光、声场、动线等技术层面上给出检测意见。

2015年6月,艺术中心正式开幕前,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技术总监理查德•马丁及其团队来到大剧场,考察了工作灯区域、剧场所有通道、舞台演出区域、后台配套设施区乃至装载卸货区域。考察结束后他们表示,天桥艺术中心与英国伦敦女王陛下剧院、美国纽约美琪大剧院一样,是具备国际一流技术水平的剧场,能够承接目前世界上各种大型的音乐剧演出。同年11月起,原版《剧院魅影》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连演60余场,平均每场上座率达95%以上。随后几年,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摇滚莫扎特》,百老汇音乐剧《摇滚学校》等世界精品音乐剧轮番在此上演。

在兼顾国际剧目策划引进的同时,天桥的聚光灯同样为优秀原创剧目点亮。去年冬天,由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中央戏剧学院、中共张家港市委员会、天桥艺术中心联合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话剧《万水朝东》走进艺术中心大剧场,全景展现了从九一八事变爆发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期。

这方舞台,还亲历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数次展演、话剧《春逝》的悄然孵化,见证了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给经典染新色、原创音乐剧《赵氏孤儿》为旧题寻新解……目前,剧院已累计演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剧目1198部、4620场,接待观演观众244万人次。

4
让天桥人回到天桥

在艺术中心从业多年,有个场景一直深深印在杨树聪的脑海里。

夜幕降临,若从剧院外的一条小胡同走来,刚好能看到灯光点亮建筑的瞬间,让人心生感慨。但走近剧院一层的玻璃幕墙外,总会发现有不少市民扒着玻璃往里面看,却因没买演出票无法进入剧院大厅。

位于天桥艺术中心一侧、写有“天桥”二字的牌楼。

这给予他极大触动,<strong style="outline: 0px;font-family: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1127715.html 商机洞察 金融谷 前沿技术

niuniuniuniu
上一篇 2023年11月19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