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刺青文化:千年传承,神秘独特,魅力无穷,一探究竟!”

说起纹身,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纹身的前身就是刺青了。在历史上,没有如今的纹身技术,通常都是一针一针的将图案或是文字刺在身上的。犹豫使用的是黑色颜料,不是使用的专用的刺身颜料,存在身上久了之后,颜色会变蓝或发青,所以才被称之为刺青。

刺青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的刺青被当做一种刑罚,称为墨刑,后来发展为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也有本身就将刺身当做文化的民族,纹一些虫兽之类的图形,用来避免虫兽的侵害,它们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图腾。现在,我们从刺身的兴起,发展,兴起原因,含义、意义,和当时所处背景环境来讨论唐宋时代的刺青文化。

由残酷刑罚演进而来的刺青

刺青于先秦时是在犯人脸上刺字用以警示,如犯盗窃罪,刺盗字,抢劫者,刺夺字,也有主人家为了惩罚犯了错的奴婢从而刺字于面,这是奴隶制时的一种残酷刑罚。

随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出现了少数民族和汉人杂居的场面,从而少数民族的礼俗被带入中原,少数民族有以刺身来表示等级关系,或作为一种士族的标志,他们崇拜图腾,因而刺青在身上,用来表示对某些传说图腾的崇拜。

到得唐末宋初时,逐渐脱离了刺青是刑罚的一种固有观念,演变成了一种个人纹饰,就好像现在的纹身,纹眉,是为了修饰、美观。当然,那些纹比较威武的动物、猛兽之类的图案,并不仅仅是为了显得好看,更重要的是一种霸气的象征。看《水浒传》时,可以看到好多梁山好汉胸前、胳膊上都纹有刺身,颇有一种“黑社会大哥”的气质,在这些人眼中,纹身是威武霸气的一种象征。

唐朝刺青兴起、发展

1、胡夷文化兴起

刺青在唐朝中后期突然昌盛,在晚唐时发展到顶峰,唐朝经济发展迅速,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式这种想法,促使“四海咸服,万国来朝”,因而四海皆与唐交好,所以传胡族文化于中原。

中原人士接受四海文化,因而那时候的社会时代开放,人们生活方式快速更迭以及价值观念出现碰撞发展,使得人们思想不再受禁锢,思想、价值观等方面不断接受碰撞,逐渐产生出了新生文化。使得士族和庶民之间的隔墙也逐渐不如之前明显,从而少数民族的许多文化也被带入中原,就如刺青、胡服等,后逐渐成为中原人们流行的一种文化。

当时唐朝有三大刺青著名地,分别是长安、成都和荆州,长安是唐朝首都,文化、时尚的聚集地,自然独立枝头,但工艺最妙的当属荆州,荆州刺青现在依然很火,他们不光手艺好,而且能够根据当时时兴的图案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刺青,还可以根据客人喜好,想纹啥纹啥。

2、男子、女子刺青的不同

唐朝刺青文化并没有少数民族的粗犷,想起古代刺青,大多数都是男子纹身的形象,而在当时的唐朝,女子刺青也十分流行,唐朝男子、女子皆爱美,都喜欢在身上刺图案,用来表示自己的个性。因而刺青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成为了一种可以被欣赏的艺术修饰。

上官婉儿因刺杀武则天获罪,然而上官婉儿政治才能凸显,“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因而其额上有一伤疤,上官婉儿为了不影响美观,在伤疤处刺梅花用以遮掩,顾有了梅花妆,当时人们觉得这样的妆容更加艳丽、娇媚,顾纷纷效仿,在唐时盛极一时。女子纹身图案多为花朵等比较美好的图案,而男子刺青图案较多,动物、文字、佛像等等皆有。

3、政府对刺青的态度

唐朝时兴胡族文化,当时贵族皆以穿胡服、说胡语、习胡俗为时髦,唐初李世民对胡族文化非常热衷,他可以和胡人对答如流,对胡族文化在唐朝的流行做了很大的引导作用。因而将胡族带来的刺青文化带来新的热潮,对原先的作为刑罚的墨刑做了改良,用以表现自我。

当时纹身的人大多数为军卒、浪迹天涯的游侠儿和坊市里逞强好斗的恶霸,有的街头恶霸、地痞流氓纹身是为了利用身上纹的凶猛的恶兽横行街道,欺压人民,对抗官府。当时的政府对刺身的态度是放任自流,是保持既不倡导,也不禁止的态度,但对于逞强好斗之徒,也是持打击态度。如长安有位大力士名为张斡,他左臂刺着“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为“死不畏阎罗王”。

之所以这么刺字,这里面是有一个故事的,传唐武宗时,京兆尹初上任,为整顿法纪,便将长安城中刻有刺青的人“悉杖杀,弃尸于市”,因而为了对抗官府,体现桀骜不驯的个性从而刺身。有的人纹身是为了体现刚强、威武的气概。也有的人纹身是为了崇拜的人。如荆州有一街卒,特别崇拜白居易,因而于身上刺满白居易的诗,并为白居易的诗词配上图画。

4、佛教“法力”加持

刺身的突然兴起也与佛教有关,唐朝时佛教盛行,统治者对佛教极为推崇,导致当时的许多人对佛教的痴迷到了一个高潮,人们刺血写经用于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敬畏,认为在身上刺画佛像是对佛的一种信仰,祈求能够得到佛祖庇护。当时人们皆信佛教,如身边有不信佛者,则为不耻。正因如此,唐朝中下层人民出现了大量的纹身爱好者,丰富了纹身的图案样式。

宋朝刺青的发展:风气盛行,成为男儿青春标志

1、刺青之风盛行

到了宋时,刺青在唐代的基础上又一步发展,当时刺青的人范围又一次得到了扩展,在我国历史上可谓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看《水浒传》的描写,也能窥出其中一二,如“九纹龙”史进,纹了一身青龙,鲁智深因后背的纹身,因而得名花和尚,还有阮小五,胸前刺有一豹,其中最为夺目者,当属“一身遍体花绣”的浪子燕青,著名的青楼女子李师师在燕青拜访时提出要看燕青的刺青。

初时宋代,非正规军队军人必须刺青,后来,官府不再限制、禁止民间刺青,刺青现象被人们认同。随着民情的发展,宋代人民意识觉醒,开始注重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人的尊严等内在,因而黥刑逐渐发展成了仅次于死刑的刑罚。

2、军队“花腿”威慑敌军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紧张,民族意识高涨,许多将士刺青刻字明志,刺青文化很快得到发扬。有岳飞刻精忠报国之例,然岳飞并不是当时的一个特例,当时的许多士兵用刺身表达报效祖国、爱国之情。相传宋时,有军队首领于脸上刻“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这位首领为抗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士兵们为了威慑敌军,也“自臀而下文刺自足,谓之花腿”。

随着刺青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在宋代出现了一种刺青组织,名为锦体社,锦体社中有针笔匠,就是现在所说的纹身师,繁闹的集市中常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常组织比赛,优胜者可获得奖金,当时的部分贵族也十分喜爱,争相加入。

3、男儿青春期标志

早先朝代,刺青的人大多为少年或青壮年男子,大多数也是中下层阶级人民的爱好,也为大多数自认为是贵族人民所不齿,传闻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于身上纹身,“左手刺个仙女,右手刺一条抢宝青龙,背脊上刺一笑天夜叉”,本觉得浩浩汤汤,气势恢宏,正得意回家去,被其义父发现,怒斥一顿。可见当时的贵族是对刺身所不齿的,因为深受儒学文化影响,认为身体发肤皆受与父母,不得有损。

在宋时,刺青是许多宋朝男儿的“青春期标志”,恰如一首宋诗所写:“少年宕子爱雕青,文彩肌肤相映明。闹里只图遮俗眼,强将赤体以为荣。”用来表示对刺青文化的一种推崇,认为刺青是强将的一种标志。

总结

从汉代以来,到唐朝中后期虽然黥刑依然存在,但并没有将刺身、黥面作为正刑,到了宋代,人民意识的觉醒,使得原本最轻刑罚的黥刑变成了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再到得明朝,朱元璋为帝,明文命令普通人民禁止刺青,主要是为了打击那些因为有刺身而欺压人民的社会人士,那时黥面变成了一种彻彻底底的刑罚。

文身从先秦时的图腾崇拜发展到后世成为一种刑罚,再到唐朝中后期人们追求美丽,将刺青当做一种装饰从而流行,从在民族融合时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到中原地区,被中原人民所接受,从一种刑罚发展到成了恶霸的标志,唐代中后期可以说是文身的一种重要发展时期。再者,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环境宽松,各少数民族间交往密切,加上唐代时期佛教的影响,为纹身这一社会习俗在民间社会中下层和一些底层中的流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尽管文身习俗一直没有成为主流文化,也不被大众群体所接受,但我们仍不能忽视其的影响和价值。文身习俗本身就是人类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1200838.html 商机洞察 金融谷 前沿技术

上一篇 2024年2月23日
下一篇 2024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