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霁云这个人物可能有很多看过梁羽生所写的《大唐游侠传》的人应该是很熟悉的, 他是其中的主角之一,而南霁云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名字也就是南霁云,是唐朝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的一位名将,那你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南霁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南霁云为何被称为一代名将,他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雄往往都会出现在一个动乱的年代里,只有这个世界实在没法讲理了,才会有英雄站出来和那些不讲理的人讲讲道理。而好的年景里往往出不了侠客,社会的制度还算平稳运行,犯不着侠去以武乱禁。而南霁云所处的时期正是社会矛盾激化,天下动荡的“安史之乱”。
1、乱世之中,家国动荡
皇帝惹出了乱子,扔下了担当和责任,跑去成都继续过自己荣华富贵的生活。太子倒是多少有些担当的勇气,却看着老爹留下的烂摊子一脸发愁。大臣们纷纷站队,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各地的王爷们也都蠢蠢欲动,都等着摘取最后的胜利果实。
杨国忠的瞎指挥,让哥舒翰苦苦支撑半年的坚守化为泡影。在悲痛欲绝的无奈中执行后,哥舒翰一败涂地。安禄山的大军长驱直入,直取关中。京城已经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抵挡叛军的进攻。仓促上位的唐肃宗只能紧急从西域调拨军队回来。而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又埋下了另一场危机。
哥舒翰的战败已经让陇右地区的军事力量遭到了巨大的削弱,调遣李嗣业从西域回来,又让西域的兵马降低到一个极度虚弱的地步。直接导致了吐蕃趁机出兵蚕食大唐领土,切断了中原和西域的连接,自此西域的大唐军队成了被切断后路的孤军。甚至大唐五十年后才知道,在西域还有一群满头白发的老兵们,为大唐守护着最后的尊严。
而在中原战场上,有一座城,成了安史叛军的绞肉机,绊马石。有一支军队,最大满员时不足一万人,整整拖住了安史叛军几十万人两年时间。甚至战后统计的时候吓了统计人员一跳,这只守军居然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连续的作战了400多次,斩杀了十二万多叛军。(非小说家杜撰,真实史实)
2、血战雎阳,生死与共
南霁云正是这支守军的指挥官张巡麾下的将领。张巡是个文官,但是唐代的官员不比两宋之后的文武分治,往往都是文武双全,不但要有非常高的文化功底,军事武功也都十分出色。远非两宋之后那些不知兵的腐儒酸儒可比。
南霁云是张巡手下最出彩的将领之一。出身农民家庭,人称“南八”。少年时,勤劳能干,喜爱学习,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传说其会七十二路枪法,善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
安史之乱爆发后,南霁云参加了张巡的部队,被张巡委以重任,跟随张巡一起讨伐叛军。安史叛军尹子奇率30万大军进攻雎阳,雎阳太守徐远向张巡求救。张巡、南霁云率兵向雎阳进发,攻破叛军层层防线,与雎阳守军会合。叛军大将尹子奇听闻,亲自披挂上阵,却被南霁云一箭射中左眼逃走。
虽然南霁云一箭射走了尹子奇,但是雎阳也只有几千人的守军,面对30万叛军依然杯水车薪。转眼,雎阳已经被叛军围困了小半年。张巡看着城中消瘦疲惫的将士们,眉头紧锁的注视着城外的敌军思索。
五月,正是麦熟时节。往年这个时候,雎阳的百姓早早的在官员的催促声中,欢天喜地的收割着成熟的麦子。而现在,大家只能默然的站在城头,眼睁睁看着城外的叛军收割着大家辛苦种下的麦子充作军粮。
突然,张巡大喝一声,集结士兵,擂鼓做出欲战之姿。惊得叛军纷纷丢下手里的麦子,慌乱间组成战阵准备迎战。此时张巡却停止擂鼓,吩咐将士们休息。于是叛军放松了警惕。趁此时机,南霁云奉命率大军冲出,直扑尹子奇大营,斩将夺旗,士气大振。
又过了两个月,城中守军只剩千余人,每个士兵每天只能分到一勺米,饿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士兵们饿的连弓都拉不开了,很多士兵因饥饿而死去,活着的也都大多伤残且疲惫不堪。
张巡杀掉了自己的爱妾,徐远拿出了自己的仆童,煮熟了给士兵们吃。城中的老鼠麻雀,以及铠甲弓箭上的皮子都找来吃了。雎阳已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但是这些热血男儿依然坚守着。
3、大唐豪侠——南霁云
眼看着雎阳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张巡派南霁云去外面求援。一来,张巡相信南霁云,知道他热血报国,不会投降叛军。二来,也只有南霁云的武力可以杀出30万人的包围。三来,张巡也未尝没有给这个生死与共的兄弟一条活路的想法。
当南霁云好不容易杀出30万大军的包围来到彭城许叔冀处时,许叔冀却怎么也不肯出兵相救,只给了几千匹布,打发南霁云。南霁云充斥着满腔的愤怒,立于马上大骂许叔冀,要与其一决生死,许叔冀不敢回复。(这许叔冀后来背叛大唐,投降叛军)
南霁云只能带着满腔悲愤回到了雎阳,他不明白为什么?家国都已经动荡成了这样,还有许叔冀这样的人丝毫不考虑让天下早归安定,百姓重得太平。
当张巡看到孤零零,再次血战杀回雎阳的南霁云时,也许会有和南霁云一样的疑惑,大唐还有忠贞烈士吗?此时的雎阳,真的到了弹尽,粮绝,援无望的死局。太守许远安抚着痛苦的伤兵,每一个士兵的离去,就如同这座坚固的堡垒上掉下一块支撑的砖头。死寂一般的雎阳城,坚固而又残破。
张巡,南霁云,默默无语的看着对方。两人的眼里都好像闪烁着最后一丝快要熄灭的火苗,仅凭这点微不足道的光明,就是这剩下千余守军的所有希望。南霁云率领最后的三十名精锐骑兵,再一次突围求援。顿时就有上万叛军包围阻挡过来,南霁云左右开弓,直杀的这上万叛军溃败下来。来到临淮求援的南霁云终于见到了御史大夫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
心急如焚的南霁云迫不及待的请求贺兰进明出兵救援,但是贺兰进明此时却嫉妒张巡和许远的声名威望,觉得自己此时出兵就是成就张巡、许远的名声。难道自己堂堂的御史大夫临淮节度使,在功劳簿上还要屈就于张巡、许远之下吗?于是贺兰进明说:“雎阳存亡的事实已成定局,现在出兵又有什么用呢?说不定此时雎阳已经被叛军攻破了,况且贸然出兵难免损伤。”
南霁云万万没想到,自己拼死血战突围两次,怎么求一点援兵,竟如此困难?于是南霁云着急的说道:“雎阳城此时或许还没有被叛军攻破,请大人速速派兵救援,如果雎阳城失守了,我就以死向大人您谢罪。”
贺兰进明又以出兵会被许叔冀偷袭(许叔冀已投降叛军)的理由搪塞,就是不愿出兵相救。但是贺兰进明却非常赏识南霁云的勇武,想留下南霁云收为己用。于是立刻大摆宴席,钟乐歌舞为南霁云接风洗尘。
台上的靡靡之音响起,贺兰进明与一众部将嬉笑连连。而南霁云此时心中五味杂陈,痛不欲生。他眼前看到的,心中想到的是那在残破的雎阳城中拼死坚守的张巡、许远、将士们。
南霁云此时心中悲愤,那每一声声的音乐,就好像万斤重锤,捶打在自己的胸口。这大好的热血男儿泪流满面,胸中无数的怨气直冲喉咙。情绪激昂的对贺兰进明说:“我南霁云来的时候,雎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现在你摆出这么好的宴席,我即使想自己一个人吃,道义上也不忍心这样做,即使我南霁云吃的下去也咽不下去。”
说着,南霁云就抽出随身佩刀,砍断一个手指。“我没有完成张巡大人交代的求得援兵的任务,现在我留下一个手指以示信用,证明我确实来这里求援过了,我这就回去向张巡大人复命。”说完转身就走。满座都大惊,为之流泪。
突然,南霁云抽箭回头射向城中佛寺的宝塔,箭射进砖中,说:“我破灭叛贼回来,定要消灭贺兰进明,这支箭就是我誓言的标志!”
空手而回的南霁云顿觉羞愧难当,真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雎阳盼望着援军的将士们。好在回程时,在真源得到李贲赠送的上百马匹;在宁陵宿营时,城使廉坦感念雎阳守军忠义,派遣三千军队交于南霁云作为援军,这才让南霁云心中多少对雎阳有了一丝欣慰。于是火急火燎的南霁云加速进军,乘夜突围入城。叛军发觉,立刻加以阻挡,南霁云边战边进,士兵大多战死,三千援军到达睢阳的只剩下一千人。
正遇大雾,城中的张巡听到战斗的声音,立刻说:“这是南霁云他们的声音。”便打开城门,南霁云赶着从叛军手里抢夺的几百头牛入城,将士们看着南霁云艰难获取的援军和物资,都执手哭泣。叛军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对雎阳包围的更加紧密了。而此时的雎阳,能找的援军都找过了。不会再有任何一支援军, 一石物资来救援了。
终于到了十月初九这一天城破了,雎阳城中的将士们都已经伤病疲惫到无法作战了。南霁云与张巡、许远一同被叛军俘虏,不是南霁云曾经没有能力离开,对于一个能两次杀出叛军包围的人来说,他是有离开的能力的。而此时的南霁云真的已经虚弱到没有能力离开了。
叛军主将尹子奇逼降张巡、许远不成,又想逼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回想种种,顿时默默无语,没有说话。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在想,此时的南霁云到底心里在沉思什么?是自己这一身的本事难道就此终结了吗?是从此投降叛军?还是假意投降,再找机会……至少也能干掉叛军主将尹子奇吧。
张巡顿时着急,难道这个生死与共的兄弟最后的最后却要屈膝服软,认贼作父了吗?于是大呼:“南八,大丈夫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的人投降啊。”南霁云回头对张巡笑了笑说:“我原想要有所作为。您都说这话,我敢不死吗?”
有了南霁云此句,我可以肯定,南霁云心中是想的假意投降,再找机会……至少也要干掉叛军主将尹子奇。不然他也不会因为张巡的一番话,放弃心中所想的有所作为,笑着说不敢不死了。
每读到此,直叫人热血沸腾,豪气万丈。以致于梁羽生先生在《大唐游侠传》里,也不禁叫好一声:“敢笑荆轲非好汉,好呼南八是男儿”。
金庸先生有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南霁云带着满腔悲愤冲出重围,不惜啮指求援,却两次失望而归。睢阳虽破,睢阳城依旧立在每个人心中;南八虽亡,会有无数个南八站起来,中华民族热血男儿的精神,永远不会死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聚才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tenspace2022@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jucaifa.com/post/1200974.html